临近入夜。
平康坊。
青楼。
勾栏之地。
用竖龙骨轧制的红色灯笼被一盏一盏的点亮,装扮起平康坊的夜色,向世人告知大唐长安城的纸醉金迷的夜生活即将开始。
各家,各楼。
老鸨安排自家的女妓在门口,二楼勾栏处招揽生意,向着过往的路人搔首弄姿,期望能招揽到客人。
“郎君,你看奴家美吗?”
“郎君,要不要进来喝一杯酒。”
“郎君,快来啊。”
这些不过是各家青楼最低算的揽客手法。
更高的。
有一些才艺,则会坐在勾栏内,摆弄着自己的琵琶,其他擅长的乐器,希望能用音律吸引到文人才子。
这一类的男人,才是她们这些青楼女子的钟爱。
毕竟,大唐的青楼,主打的就是一个文雅。
青楼女子尤爱文人雅士,吟诗赋词,才能满足她们空寂的内心。
还有一些青楼女子,只是依靠在勾栏上,默默地看着路过的行人,观察着出现在眼前的路人,判断有哪一个可能会成为她今晚的恩客,便会配合动作送上一个妩媚勾人的眼神。
往往,有意动的男人,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走进青楼。
不过。
今晚注定要让这些出来抛头露面招揽恩客的青楼女子失望了。
并没有多少路人因为这些卖力揽客的女妓停下脚步,全都向着坊内中心的位置汇聚,好像那里就像一个漩涡一样。
吸引着今晚前来平康坊找乐子的人的目光。
李怀安也在人群之中。
随波逐流。
越向中心位置,人群里的人越密集,有点开始摩肩擦踵起来,越来越挤,很难看清前面的情况。
索性。
李怀安也就不看了
于是将目光放在身边紧挨着的青袍男人,打招呼道:“在下李怀安,见过这位郎君。”
那青袍男人还在垫着脚,伸着脑袋努力的向里面看,突然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神情一愣,在看清楚是身边有人在跟他出声见礼,连忙收回身势,起手。
“崔玉,见过李郎君。”
两人互道了姓名。
李怀安便好奇的问道:“崔郎君,今晚为什么所有人都向着这个方向走,这周围不是也有不错的青楼吗,我看这些楼里的美人也不错。”
“琵琶弹得很动听。”
“怎么没什么人去呢?”
来长安城这么长时间。
还是他第一次踏足平康坊。
今夜虽然有提前进入平康坊内游玩,却也是两眼一抹黑,并不知道今夜会发生什么事情。
游玩的时候,也只在平康坊内的路边对那些青楼看了一個大概的外在摸样,没敢往楼里走一步。
崔玉打量了一下李怀安,说到:“李郎君最近没有常在长安城?”
随后。
也不等回答。
接着讲述这其中的原由。
“看来是了,李郎君竟然不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今天可是平康坊花楼,有着第一花楼的万花楼的花魁苏若秋出阁的日子。”
指了指周围的人群。
“看见这些人群没有,全都是为了一睹花魁苏若秋容貌的人。”
说完。
崔玉心情有些忧怅起来。
“也不知道,这么美的美人,最后会便宜了哪个恬不知耻的老男人。”
“为老不尊,都这么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站起来,今夜还要来跟我们这些青年人来争夺苏若秋出阁的机会,一点都不要脸面了。”
“呸,下贱。”
李怀安有点无语,看着一脸耻以与一群老男人为伍的崔玉,好奇道:“难道催郎君不怕令父也在这里面吗?”
古代这事应该很常见。
父与子,一起上青楼。
最多,各玩各的,不会互相打扰,更不会找同一个女人作陪。
甚至儿子在青楼遇到经常陪侍父亲的女人,还要保持一定的尊重和距离。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女人会不会被父亲买回家。
除此之外。
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只有在对方明确表明态度,不再留恋该女妓,其他人才会出动。
毕竟,这是面子问题。
“怎么可能。”
崔玉摇头否认。
接着,一脸得意道:“我家阿母管我阿父可是很严的,今天我出门前,就看见阿母将我阿父堵在了家里。”
......
两人交谈间。
人群松动。
有一些人开始慢慢离开。
不时人群里传来一些议论声音。
“五贯才能进万花楼,这万花楼的老鸨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对啊,五贯钱,再加一些,都已经可以买个使唤女婢了。”
“可不,女婢的样貌还差不了。”
“走了,去其他的花楼里找酒喝。”
“走今天我请客,五贯钱,足够咱们两个人在其他的楼里找几个美人伺候了,这万花楼今晚是去不成了。”
“也不知道苏若秋会花落谁手。”
“你会作诗吗?”
“不会,你会吗?”
“我也不会。”
“作诗,狗都不做。”
“哈哈哈......。”
两个大汉说完,相视一笑。
却不想,越得意,麻烦来的越快。
起初周围的文人才子听到这两个大汉的谈话,还是有一些认同的,毕竟有很多也是囊中羞涩,没有多少嫖资。
但是,当听到这两个大汉如此贬低作诗,立马群情激奋起来。
“你这糙汉,既然如此有辱斯文。”
“竟然说狗都不做诗,这是拿我们文人当狗了。”
“诸位,打这两个不要脸的糙汉。”
有人领头。
周围的文人立马开始聚拢过来,想要跟两个大汉讲个道理,看看谁是狗,作诗是不是狗都不作。
......
不得不说。
大唐时期的文人,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
与大唐以后的文人大有不同。
因为
李怀安在这些文人之中,看到有人腰间佩剑。
有些文人行走之间,一看就是一个经常锻炼的人。
说起来。
李白好像不仅作诗厉害,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剑客,
可见大唐时期的文人骨子里依然尚武,骨子里充满了武德充沛的思想,随时做好跟你讲不通道理,讲武德的准备。
这时。
两个大汉也反应过来,刚才的言语许是惹了众怒。
两人互看了一眼,连忙疾呼:“兄弟,好汉不吃眼前亏,快跑,不要跟这些麻杆文人一般见识。”
“好的,大哥。”
“春月楼见,我喜欢哪里的如月美人。”
.......
李怀安看了一场戏。
见识了大唐文人的彪悍。
惹事的人跑了。
人群也就散开了。
这个时候,前往万花楼的道路,也因为进楼的费用问题,人开始慢慢的少了起来,不再像刚才一样拥挤。
从万花楼离开的人,开始在平康坊里的青楼之间穿梭,寻找自己心仪的美人,准备度过这个让人燥热的夜晚,将对万花楼花魁苏若秋积攒了一身的激情,发泄在怀中的美人身上。
.......
“崔兄一起啊。”
李怀安望着不远处的万花楼,邀请身边的崔玉。
“这......。”
崔玉犹豫道:“李兄,不是我不去,这次来平康坊,我就带了三贯钱的银子,本来想着一贯钱付了进楼的钱,参与一下今晚的争夺花魁的诗赛,看有没有机会博得美人倾心。”
“不成的话,另外两贯银钱,就留作在万花楼的过夜钱了。”
“没想到,这万花楼的老鸨实在不是人,今年尽然涨了进楼钱,还一下子涨了五贯。”
“我还是不去了,李兄自己一个人去就可以了,今夜我去别家的花楼过夜也不错的。”
说完。
崔玉便要转身离开。
见状。
李怀安出言拦道:“崔兄真的不想去万花楼一睹苏若秋的容貌,刚才听那些人说,今晚苏若秋出阁前,会在花楼里给去万花楼里的客人起舞助兴。”
之所以要拦下崔玉。
完全是因为他第一次进青楼,不知道该怎么玩,需要一个向导陪同。
一番诱惑。
崔玉真的有点不舍苏若秋,难过道:“可是,崔某银钱不足,无法踏足万花楼,看来与花魁无缘了。”
“崔兄的进楼钱,我出了。”
李怀安做出承诺,五贯银钱,对于他来说很轻松,就当给对方做向导的费用了。
得到承诺。
崔玉立马向着万花楼快走去,还不忘回头催促。
“李兄,还等什么,快走,一会儿就找不到好位置了。”
刚刚还一副要死要活,难以抉择。
一听有人付钱,立马变了样子
“这家伙,”
李怀安连忙追上。
......
一路上。
崔玉向李怀安介绍今晚进万花楼的规矩。
“李兄,我跟你说平日里进万花楼是不需要付钱的,今夜之所以要付钱,其实也是为了筛选一些进入万花楼的客人。”
“平康坊的所有青楼皆是如此。”
“也是青楼老鸨每年选花魁,赚钱的手段。”
“没想到的是,万花楼的老鸨实在是太贪心了。”
“也难怪,谁让苏若秋在长安如此盛名,不仅诗词歌赋了得,更是精通各种舞乐,听人说,苏若秋新编的胡旋舞更是迷倒众生。”
“传闻不看抱憾终身。”
崔玉流露出心生向往之意。
李怀安打断道:“你现在还是说说我们一会儿付了进楼钱,该干什么,诗赛又要怎么个比试法。”
“哦。”
崔玉回神道:“其实简单,付钱进了万花楼,想要参加今夜诗赛的人,万花楼里会有女婢奉上笔墨纸砚让人现场作诗,不想参加诗赛的人,则可以直接找地方,等今晚花魁出来见客,献舞一曲,或者弹奏一曲,以作感谢今晚掏钱进来的客人。”
“剩下的,就看苏若秋看上谁的诗了。”
“落选的人,也可以死心,专心在万花楼里找美人喝酒寻欢作乐。”
听完规矩。
李怀安不信道:“就这么简单?”
这和他相像中的青楼花魁出阁有一点不一样。
影视剧里,每一次遇到青楼花魁出阁都会有一场盛况空前的比试。
让万千文人才子争抢吃醋。
才能显得花魁让人趋之若鹜。
小说里。
更是有比拼财力的情节。
更何况。
李怀安为了来平康坊逛青楼,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身上带了不少钱,情况不妙更是打算动用系统私人仓库里的玻璃制品一用。
总之。
今晚作诗不成的话,他就用钱,也要砸死这个花魁。
结果崔玉告诉他,竞争花魁没那么麻烦,全靠花魁自己来挑选心仪的人,还有诗词,来选择今晚的出阁幕宾的恩客。
这让他有种,重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当然就这么简单了。”
崔玉一副青楼老人给新人解释的摸样。
“花魁争夺的诗赛要是比试到很晚,那大家不是都要陪着,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享受到,总不能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拔得头筹的人进苏若秋的闺房。”
“那样的话,一晚上,落选的人还不闹翻了。”
“再说,苏若秋不一定常有,花魁可是年年都有的,今年没了苏若秋,也许明年的花魁会更好。”
“大家是来寻欢作乐的,不是来找罪受的,没必要太执着。”
“把一个文雅的事情,弄得这么难堪,不是君子所为,也只有刚才那两个粗野大汉才会如此胡搅蛮缠。”
说完。
崔玉小声对李怀安说道:“李兄,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听说玉骅楼秘密培养了一个不输苏若秋的美人,打算明年用来争夺长安花魁。”
“到时候,还和李兄一起啊。”
眼神中带着意味深长的光。
......
付了十两银子。
李怀安与崔玉一起走进万花楼,立刻有个女婢走了上来。
“两位郎君请跟奴婢来。”
说完。
女婢引着两人来到一张书案前。
“两位郎君可在这里留下各自的诗作,奴婢会送去苏小姐的闺房供小姐品阅的。”
“好。”
李怀安和崔玉点头,各自拿起了书案上的毛笔,取了一张纸,开始落笔。
“李兄,你要写什么诗,可否一观。”
崔玉拿着毛笔,犹犹豫豫,不知怎么落笔,看到李怀安也没有写,有些好奇的探过身子来。
“还没想好。”
李怀安回了一句。
对于他来说,这句话没有半点作假,确实还没想好。
不是不会。
而是不知道怎么选择。
唐诗三百首。
不知道选哪一首。
《静夜思》?
在这个场合肯定不适合。
随后。
李怀安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能够记住的古诗,开始在纸上落笔。
崔玉见状,干脆也先不写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卷。”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