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
“你有兴趣?”
“《南方人物周刊》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以粤省机关报《南方日报》为龙头组建的传媒集团,是粤省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舆论阵地,是粤省唯一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主流媒体集团。”
“你查了?”
“对,刚查了!”
“你到底对《南方人物周刊》感兴趣,还是对那个易立静感兴趣?”
“你说呢?”
“我感觉吧,你对那个易立静感兴趣。”
“好吧,我很欣赏易立静。”
“为什么?”
“她够尖锐。”
“这不全是好事。”
李正熙当然知道不全都是好事,这姐们儿经常把人问的下不了台。因为每个公众人物都不是十全十美,他们都有黑点,都有难以揭开的伤疤。
可他仍旧欣赏易立静。
因为他看了不少乐子,尤其和小四的那一期,真的绝了,小四完全是哑口无言。
这次,他可能变成乐子的一方,自然就不是好事。
“我知道。”
“好吧,如果你同意,他们有意在后天上午给你做个专访,在咱们公司!”
“没问题!”
李正熙果断答应了。
休息室。
李正熙今天一身西服,脖子上缠着黑色围脖,戴着金丝边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易立静穿着黑色长裤,高跟鞋,上身是一件卡其色羊毛衫。
两人相互介绍,然后握手坐下。
分别坐在茶几两边,椅子呈150度左右摆放。
采访双方既能看到彼此的眼睛,脸部表情,又不会因为直视而显得局促和紧张。
之前易立静发了一个大概的提纲,但她肯定不会只问大纲里的内容。
如果采访是背稿子,请两个机器人贴上名字,效率岂不是更高?
“你是从学校那边赶过来的吗?”
“对,从学校坐公司车过来的。”
“你还住学生宿舍?”
“对!”
“公司给你安排了专车?”
“对!”
“你不觉得浪费资源吗?”
“没道理给公司赚钱的经理有专车,我没专车,说不定谁创造的价值更大呢?”
易立静被李正熙的说辞噎了一下,不过,挺有道理的。
“呃……首先恭喜你的专辑大卖,专辑大卖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很多,赚钱了,商业价值暴涨,曝光度大增,比如,你会来采访我。最后,提前让大家看到了音乐的出路。”
李正熙笑了,这个笑容意味深长。
易立静不自觉被这个饱含深意的笑容深深吸引,她略有些晃神道:“让大家看到音乐的出路?”
“许多人对音乐其实是悲观的,CD不卖钱,彩铃收入急剧萎缩,从业者纯靠梦想支撑着,行业陷入停滞,大家都挺焦虑的。”
易立静的神情愈发专注。
她的目光透过眼镜上下打量李正熙。
因为李正熙的说辞有朝自己脸上贴金之嫌。
“你说提前是指?”
“呃……没有我,也有其他人,我只是恰逢其会而已。”
“会有人做你一样的事?”
“当然!那个人迟早会出现,只是恰好那个人是我而已。”李正熙记得,在另一个时空,第一个做这件事的是周董。
“我注意到……你的成名路好像和许多前辈都不一样。你是通过网络出名的,然后再上报纸,再上电视。”
“是的,我是通过网络媒体反攻传统媒体,可惜,第一个人不是我!”
“第一个人是谁?”
“许山高?或者其他人,反正不是我。”
“可你做的最出色!你的热度,你的专辑销量,你带来的收视率都是别人不能比的。”
“是吗?”
“对!你有没有觉得你成大明星了?”
“或许吧!”
李正熙心想,还早着呢,这才哪到哪儿啊?
不过,他的心里话要是说出来,就太装逼了,他的专辑成绩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绩。
“我们注意到在专辑发售前,每个月你都会在18号发歌,从昨年6月开始,一直到今年1月,这有什么意义吗?”
“10月18号是我的生日,还有,每个月发一首歌能让我更快出名?”
“所以,你承认这是一次炒作?”
“是的,这是一次炒作!不过,我相信我的这条路没人能模仿,更别说超越。”
易立静在李正熙脸上看到的不是自信,而是一种极度平和的表情。他好像在陈述事实,可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极度的自信,抑或狂妄。
“所以,你确定你的每一首歌都能火?”
“是的。”
“你在开玩笑?是不是?”
易立静一副你特么在逗我的表情。
怎么有人能够确定什么歌能火,什么歌不能火?
“你就当我在开玩笑吧。”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不可能的!”
李正熙笑而不语。
易立静的声音陡然变得尖锐,“你认真的?刚才说的是认真的?”
“我一直都很认真,是你以为我在开玩笑。”
易立静麻了。
本来打算过来拷问李正熙,然后,他被李正熙拷问了。
信不信?这是一个问题。
李正熙是否说谎?
她无从判断。
她的理智觉得是假的,可她的直觉又在疯狂暗示她是真的。
她忽然发现李正熙是如此特殊。
他的成名路堪称传奇,硬生生通过一首首爆火的歌曲出现在大众面前。
他的专辑《18》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这是华语第一张数字专辑。
他成为明星的方式也是如此特殊,李正熙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出名,时常会出现在微博热搜上,随便拍摄的短片播放量都能破亿,他的微博粉丝在这一两个月暴增。
一个非典型成名的传奇明星?
易立静摇了摇头,她承认李正熙的成名之路非典型,然而,李正熙距离传奇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
接下来他们越聊越深入。
聊到了李正熙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未来目标。
李正熙给自己的定位是流量明星,目标当然是顶流。
这一期的内容聊的很深,因为易立静发现李正熙不是一个需要提前打草稿,还忘词的草包,李正熙很多话都引人深思,比如流量明星,顶流,这些词以前从未出现过。
2月10号,李正熙登上了《南方人物周刊》,标题是“立志成为顶流的音乐才子。”
标题真的太low了。
音乐才子真的太普通,太没牌面了。
什么新生代第一人,华语乐坛唯一救世主,音乐天才这些名头没按在自己头上,李正熙是不承认的。
幸好,还有一个副标题“传奇之始”。
“正如李正熙所说的那样,他的成名路不可复制,一个月一首爆歌,持续215天霸占音乐排行榜,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硬生生通过才华战胜了大众对网络歌手的偏见,成为2011年最引人注目的歌手……开创性的第一张数字专辑的大卖500万张,则意味着更多。或许现在就可以做出论断,唱片已死,音乐未亡……”
报停和书店老板,愕然发现原本用来吃灰的《南方人物周刊》突然好卖了,然后,编辑部不断有催促加印的电话。
在大家目瞪口呆的目光中,这一期的销量竟然达到了骇人的45万册,而这一期也是《南方人物周刊》最后的辉煌。
同时,那篇关于李正熙的专访文章在未来十年,引用数一度逼近三百,要知道《南方人物周刊》可不是什么学术刊物。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