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明已经知道了黄道周的来意,无非是想招安兴复军而已。
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了,自己发展得好端端的,何必要给自己找个主子?
兴复军从头到尾,都是一支独立性很高的武装力量,可以不依仗其他的道统和势力独自发展。
兴复军走的是底层路线,只要团结底层百姓,让底层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有路走,就可以获取有底层百姓的支持。
李承明的行政体系中,大多数由从兴复军中挑出初步识字的官兵组成,也有不少的童生和秀才来投靠,但行政的方法和手段都已经摒弃了旧的一套,很多方面都融合了现代的行政方法。
这让来投靠的童生和秀才,基本上都是认同兴复军的政策和体系的,或者说进入了兴复军的体系之中,就必须要认同兴复军的价值观,不然就趁早滚蛋。
对于政治体系建设,李承明也要慢慢尝试,在实践中完善。
最重要的还是新政的推行实施,新政已经在上饶、玉山县、铅山县、广丰四县推行了开来。
另外的三县,兴安县在铅山县的北边,金声桓的大军来临时,兴安县的知县立马就投了金声桓,一边搜刮百姓,一边给金军提供钱粮。
后来得知金声桓半夜败逃,兴安县的知县也被吓得连家当都没有收拾就逃走了。
兴复军顺势占领了兴安县。
弋阳县在铅山县的西边,弋阳知县早就投了兴复军了,只不过兴复军一直在忙于应对外敌,没有派兵实际占领而已。
金军败退后,兴复军也顺势派兵接管了弋阳县的防务。
贵溪县跟铅山县隔着一个弋阳县,贵西县的知县不知道什么时候跑路了,金军败退后,李承明派兵去占领贵溪县。
在金军败退后,兴复军新占了兴安、弋阳、贵溪三县,李承明吩咐章希言和杨学东向这三县派出工作队,清丈田地,推行新政。
对于推行了新政的地方,也由梁子城在负责组建农政队,并派出了兴复军军官对农政队进行训练。
李承明在巡视检查着新政实施的成果,也给出了不少修正的建议。
一边推行着新政,一边也在修正完善着新政。
最重要的是,在新政的推行中,培养出了不少实施新政的人才,他们一边学习着,一边实施着新政。
推行新政的地方,兴复军的税收从当年秋收算起。
也就是说,清丈完田地后,秋收的粮食就要缴税。
田租被限制为三成,所以地主对佃户收多了的田租,还要进行退田租。
有些地主难以接受,试图反抗新政,但被兴复军揪出来杀鸡儆猴后,其他的地主也只能被迫接受兴复军的新政。
地主巧取豪夺来的土地,在兴复军的压力下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退还田地。
有些地主的几百亩田地,退还田地后只剩下了几十亩地。
如果不想退还田地,那兴复军只能先给你安个反抗新政的罪名,然后将你全家拉出来进行公审,小罪审大,大罪审死,杀完之后,再进行退田。
章希言和杨学东虽然是士绅家族出身,但对地主乡绅举起屠刀来,比李承明想象的更为狠厉!
但两人狠厉的同时,也会有依据才会对地主乡绅下手。
了解了一番后,李承明对章希言和杨学东还是比较满意的,甚至有时还觉得他们下手有些太重了。
但非常时期就要采用非常手段,所以只要方向没有问题,李承明也就没有多做干涉。
......
除了新政外,还有军制也要调整了。
铅山城及周围驻有五千兵力,鹅湖镇及周围驻有四千五百兵力,信州城和周围驻有六千兵力,玉山县有三千兵力。
兴复军总共有一万八千五百兵力。
营级这个单位已经太小了,不利于指挥作战,李承明顺势在营之上设了团级。
三个营为一个团,一千人左右。
铅山城整编出五个团,鹅湖镇也整编出了五个团,玉山县整编出三个团,信州城整编出六个团。
一共十九个团。
因为突击队员可以直接指挥到团,所以暂时没有必设师或旅。
信州府一府之地,有兴复军十九个团!
信州府人口有四十多万,想要养起兴复军十九个团,很是吃力。
特别是兴复军这样的每天都要出操训练,粮食消耗特别大的军队,如果没有在历次战役中的缴获,信州府根本养不起这十九个团。
所以兴复军暂时不能再扩大规模了。
看着手上如流水般消耗的钱粮,李承明隐有担忧,手上的钱粮,最多也就能用三个月,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开源了。
击败金声桓后,兴复军至少获得了三个月的稳定发展期。
如果兴复军不主动出击的话,这个稳定期还能更长。
钢铁厂那边也不用保持日夜三班倒了,所以李承明跟梁子城商议,水泥厂和玻璃厂也可以建起来,生产出来的水泥和玻璃可以自用或者销售出去。
至于其他赚钱的产品,如肥皂、白糖、精盐,也可以搞出来。
但信州不是富庶之地,销路估计不会很好。
普通百姓没有闲钱去买这些东西,就连一般的地主大户,平时也是节省得要命。
大多数地主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收租,卖粮,攒钱,买地,往复循环,拥有的田地越来越多,至于生活上的奢靡,倒没有多少。
当然拥有成千上万亩良田的大地主就另说了。
相对来说,商贾之家的生活更为富足一些,因为他们手上握有流动的钱财,也更愿意消费。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填饱肚子都是第一重要的事,在填饱肚子之前,很少会有人愿意将钱财花在其他地方。
所以财富最大的产出还是在土地,在解决温饱之前,李承明想要从百姓手中敛财是很难的。
想从地主官绅手中获取钱财,除了出手抢夺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思量许久,李承明暗道:终究还是粮食的问题,还要靠土地产出。
土地产出,靠的是良田、良种、良法,还有肥料。
良田,要靠组织大量的人力修水库水渠,保证田地充分的灌溉,同时也要避免洪涝灾害。
良种,可以运用自交择优的方法,不断地传种下去,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择优的方法改进空间不大,至于现代育种技术,不太现实。
良法,几千年来总结的耕种技术总不至于太差,这个改进的空间也不大。
肥料,除了农家肥之外,磷肥和钾肥可以找到相应的矿产解决,但用量最大最重要的氮肥,只能等大规模人工合成氨了。
李承明扶额自语道:算来算去,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简单快速让粮食增产的,在这个时代能用武力解决的,才是最简单快速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