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恕!
这句话,乃是出自,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这话意思很简单,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
至于说这太甲是谁?
其姓名子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而关于这个典故怎么来的呢?
这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三十年便去世了。商朝的继承法是兄死弟及,没有弟弟,就传位给儿子。商汤没有弟弟,所以他的长子太丁应即位,可是太丁比父亲死得还早,因此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这时候由开国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太甲继承王位。
这太甲就成为了商朝第四位君主。当然,虽然历经了四代君主,不过商朝却依然是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国家。依然还是百废待新,而由于帝国才创建数十年,而且四周各种部落还没剿灭,这个时候的商朝还是非常脆弱的。
因此,商朝的开国元勋,以及四朝元老,伊尹就在太甲继承了王位,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专门讲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做,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讲的是商汤时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规矩行事,不能背弃祖训,爱所欲爱。
太甲继位之初,非常信任,或者说害怕四朝元老伊尹,因此在其辅政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其作为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让他自己反省,自己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个太甲的生平遭遇。好好一个君王不当,自己胡作非为,最终被罚去看守皇陵。要知道,商朝初期的皇陵,那可是是非常简陋的。就是一个坟草堆,然后就此搭建了一个同样简陋的宫殿,仅仅只是供每年祭祖之用。
这种情况下,在那一呆三年,可不是好滋味的事。那是非常苦闷的,而且生活非常清苦。
当然了,这也是在商朝初期,要是放到后代,这样的君王早就被弄死了。伊尹早就取而代之了。也不会在见其改过自新之后,将其迎回来,重新担任国君。
至于说,这个伊尹是谁?这也是了不得的人物。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伊尹,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可以说,伊尹那是相当牛逼的人物。政治家,思想家,最早的道家之一,还是厨祖,这是厨祖啊。更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简单来说,我们今天所吃的菜,那都是他所创建的。没有他,我们不知道吃啥呢。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典故,也是出自伊尹。
在伊尹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为后世商朝的强大,征服四周,打下了极为夯实的基础。
而伊尹更是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一国君王都不能称为圣,而伊尹被称为圣,还是元圣,可想而知这个人有多么牛逼!
当然了,还有一点,更为令人惊诧。那就是在医术上,伊尹是商朝第一代大巫师。这个大巫师不是那种很邪恶的巫师,不是会法术。而是医术!最早的这种大巫师,都是会医生,因为他们可以令人起死回生。
最早期,人生病了,要么等待人体自动康复,要么就只能等死。那个时候,医术并不流行,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因为那个时候,还是甲骨文时代,文字非常难以流传,只能口耳相传。这让学医之人极少。
所以,但凡会医术之人,都被称为大巫师。
而伊尹在医学上的地位,被拿来和黄帝、神农相提并论,并成为三圣!
简单来说,这就是个牛逼到极点的人物。至于说,为何其名声不显。当然,这主要是商朝存在于太过久远的原因,加上商纣王之功,让后世对商朝最大的印象停留在商纣王的暴政上。
再加上,当时文字记录少的原因,所以其并不是那么为后人知悉。
此刻,这健康先生死后墙上的血书,写下这么十二个大字,这着实让人深思。这意味着什么?这是谁干的?
要知道,健康先生拘禁之地,虽然极为自由,但是安保力量却也极为严密,不说苍蝇都飞不进来,至少没有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在这里杀人,而且还留下血书。
谁干的?
两位先生,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名字!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