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洋的前世,《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根据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内容取自一个真实事件,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了银幕,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等,成为一代经典。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电影,1972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在2005年,它甚至被中国翻拍成了十九集的电视剧,而俄罗斯也在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又将这部经典重拍。
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多次被重拍,就可以得知它是多么经典了,而这样一部经典的战争片在这个世界居然没有,杨洋就觉得自己有义务让它这个世界重现。
因为杨洋脑海中可以搜索到前世的网络,所以可以说整个故事,甚至影片都在他的脑海中,他的剧本选取的是2015年俄罗斯重拍的那一个版本。
在和契科夫谈好合作条件后的第三天,完整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剧本摆到了这位俄罗斯的著名导演的面前。
故事发生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邻近车站的一个村庄中,所有年轻男人都在战争中身亡或上了前线。守卫的车站的士兵,往往被村中的豪放女请去家中饮酒作乐。这让统领这群士兵的准尉瓦斯科夫很抓狂,他几次三番写信给上校,要求派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睡觉的士兵前来守卫车站。结果,他等来了的是两个高射机枪班的女兵。
这些女兵个性鲜明,她们叽叽喳喳,让这个原本因战争创伤而死寂的村庄瞬间活了起来。冷面刻板的中士基里亚诺娃、坚强沉静的下士丽达、热爱文学的索妮娅、淳朴莽撞的里莎……后来,热情美艳的热妮亚又加入其中。作为女兵的直接上司,瓦斯科夫在姑娘们面前显得呆板而笨拙;而作为村子里唯一的年轻男人,他又不可避免地成为被谈论的焦点。
几乎每个角色都背负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作为男主角的瓦斯科夫,一反传统“高大英俊”的形象,而是卑微木讷。他在战场上成了英雄,却因分离太久,回家时妻子与人私奔。丽达的丈夫死于德国坦克的炮火中,幼小的儿子牵挂她的心。热妮亚全家被德国人打死,她喜欢的英雄也早有家室。索妮娅是莫斯科大学的大二学生,家乡沦陷,家人又都是犹太人……剧本穿插讲述每个人的故事,每个角色都是时代的切片,展现出战争所造成全方位的破坏。
瓦斯科夫终于为女兵准备好了浴室,满足了她们洗澡的要求。为了保护女兵的**,他下令所有男人不能靠近浴室,说完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命令只是下给自己的。因为整个村子只有他一个年轻男性。
姑娘们终究是一群战士。当德国人的飞机来村中扫射时,女兵迅速进入阵地,有人牺牲了,丽达则击落了敌机。泪水与欢呼中,瓦斯科夫对她们刮目相看。他们也真正开始了并肩战斗的日子……
契科夫相当认真地阅读杨洋的剧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做为已经拍摄过二部战争电影的俄罗斯名导演,他被这个剧本的独特视角所吸引,在过去的战争电影中,多以男性视角来拍摄,看起来也的确是让人热血沸腾,不过看多了这样的影片,难免让人有些审美疲劳。
而杨洋的剧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女人的视角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剧本谴责了战争,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剧本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
剧本大约有三百多页,正常来说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就可看完,而契科夫看得相当之认真,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仔细阅读,他差不多用了三个多小时才看。
“果然是一部精彩到了极点的剧本,不要说别人,就连我自己看到完剧本后,看到五个美丽的姑娘全都战死沙场,眼泪都几乎要掉下来。”,契科夫终于看完杨洋写的剧本,在心中想道,“如果我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成电影,一定会感动无数人,它一定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部经典,它极有可能让我不只是在俄罗斯名声大振,甚至不排除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可能。”
契科夫打通了杨洋的手机,“杨洋先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本我已经看完了,剧本相当精彩,我是含着热泪看完这个剧本的。我的爷爷曾是二战时的老兵,他给我们讲述过那场惨烈的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我们付出了二千七百万的生生命。”
杨洋在电话中感叹道:“契科夫先生,我其实和你有相同的感受,我们中国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是也付出了一千八百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杨洋和契科夫都在电话中对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感叹,又讨论了很长时间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剧情,契科夫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他毕竟是著名的俄罗斯导演,对于前苏联的了解也肯定比杨洋这个中国人要深刻,他提出的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也让杨洋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觉得他的一些提议可以让剧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更具有观赏性和真实感。
“杨洋先生,我其实有一个疑问,你是一位中国人,怎么可以写出如此精彩发生的在我国的故事呢?”,契科夫最后这么问杨洋,其实在杨洋写出两首经典的俄罗斯风格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红莓花儿开》时,这个疑问就在契科夫心中产生了,此刻看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剧本后,他对于杨洋更好奇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